-
重庆破获特大用微信售卖假烟案
新华网重庆11月28日专电(记者 王晓磊)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获悉,一个涉及全国29个省市的用自媒体售卖假烟、走私烟的特大案件告破。不法分子利用微信、陌陌等进行销售,并用支付宝、银行汇款等交易,涉案金额达2亿元。 今年2月,重庆涪陵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发现一起看似普通的走私...
-
海南一网警删帖收“好处费”70多万元 获刑10年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海口市公安局网警支队一大队原副队长魏壹宁,利用职务便利,帮助他人删帖,收受“好处费”70余万元,法院日前作出终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魏壹宁有期徒刑10年。 据办案人员介绍,魏壹宁是通过QQ群结识了其他省市公安局的网警高某、彭某等人,于是这些人就请魏壹宁帮忙删帖,并承...
-
杨春艳:只要工作从人民利益出发 就会获得广泛支持
日前,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正式启动。26日晚21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局长杨春艳做客中央台《政务直通》,与网友共话网络安全。 在节目中杨春艳副局长展望了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成果和未来。她说,这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使我们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只要我们的工作是...
-
网络谣言编造者造谣的八大手段
一、假借权威 例:“地球将陷入黑暗6天”:称一场前所未有的太阳风暴将会发生,届时将阻挡90%的太阳光,整个地球也将在6天的时间内完全见不到太阳。还声称NASA已经证实了该传言,并有视频为证。 大家只要到谣言中提到的“证实方”NASA网站上搜索一下,就会得到真相——根本没有相关消息。 ...
-
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审查或有工作机构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11月25日在网络安全周启动仪式上表示,网络安全审查未来或有工作机构。赵泽良说,中央网信办成立后,在网络安全上着力颇多:加快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起草;相关部门正在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工作;一如既往地推动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对政府部门、党政机关开展审查。 中央网信办...
-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安全上网应成一种生活习惯
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32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从最基本的吃穿住行到工作和学习,几乎都离不开网络的存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生活是否安全?是我们时常担忧的问题。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中央编办、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为期一周。...
-
调查:四川7成网民遇网络不安全 虚假信息系首要问题
日前,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四川省网络信息安全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受访网民今年在网络上遇到过不安全问题,网民对网络信息安全状况的满意度评价得分为68.6分。 此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访问的方式,共完成10200个有效样本。在消费使用网络现状方面,聊天交友、看新闻查...
-
安全提醒:不要轻易登录陌生WIFI 防止资料被盗
昨天,位于中华世纪坛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展区内,一家网络安全产品公司的工作人员站在立体沙盘前,向观众介绍网络安全与社区安全的密切关系,告知大家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记者 和冠欣摄 网络安全无处不在,当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连接WIFI、扫取二维码,甚至使用ATM机、登录实时通讯软件时,都有可能...
-
数百首网络音乐涉嫌侵权 法院发出诉前禁令要求网易停播
新华网武汉11月22日专电(记者 李劲峰、郑直)“网易云音乐”平台传播的623首网络音乐因涉嫌侵权,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出诉前禁令,要求立即停播相关音乐。据介绍,这份网络禁令是湖北省内首例因网络著作权争议发出的诉前禁令。 记者从武汉市中院采访获悉,诉前禁令申请方深圳腾讯公司,10月份发...
-
中国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24日启动
中国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24日正式启动。 为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感知身边的网络安全风险,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中央网信办会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